• 自動駕駛前十(自動駕駛十字路口)

    自動駕駛 650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自動駕駛前十,以及自動駕駛十字路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1、自動駕駛汽車有哪幾款比較好?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自動駕駛前十,以及自動駕駛十字路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自動駕駛汽車有哪幾款比較好?

    1、吉利繽瑞

    吉利繽瑞是吉利汽車旗下全球化平臺BMA平臺推出的第一款轎車產品,在外觀上采用了吉利最新的3.0時代家族式設計風格,前進氣格柵采用水波漣漪式格柵設計,配上全LED大燈讓整個前臉看上去十分精致,在繽瑞身上也可以看出吉利對于家族化臉譜的運用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繽瑞側面采用了溜背式造型,貫穿至車尾的腰線讓車身看上去十分舒展運動,尾部的設計比較豐滿,發散式的尾燈組點亮之后的辨識度很高。

    2、一汽-大眾探岳

    一汽大眾探岳是一汽-大眾推出的第一款中型SUV,也是大眾集團在中國SUV市場進行布局的重要一步。

    探岳外觀上采用了大眾全新的“鋒·尚主義”設計理念,整體造型比較年輕活潑,進氣格柵采用蜂窩式造型,與大燈連為一體,增強了整個前臉設計的一體感,側面不規則的線條增強了腰身的立體感,尾部的造型相當飽滿,全LED尾燈組點亮之后的辨識度比較高。

    3、長安CS55

    長安CS55擁有自動駕駛配置的車型為1.5T炫酷型和炫智型,指導價分別是12.49萬元和頂配13.39萬元,這也就是說12.49萬元就能擁有一款具有L2級別自動駕駛的緊湊型SUV,性價比頗高。長安CS55的L2自動駕駛輔助被稱為IACC。

    長安CS55不僅能夠實現L2級別自動駕駛的常規操作,并且還加入TSR限速標志識別、FAB智能遠近光控制、forestair森林空氣凈化系統等配置。

    4、雷凌

    雷凌搭載的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稱之為TSS智行安全系統。這一系統涵蓋了AHB、PCS、DRCC和LTA四大功能:AHB自動遠近光切換功能;PCS預碰撞安全系統和DRCC動態雷達巡航控制系統;PCS系統(白天識別行人和自行車,夜間識別前方行人);

    DRCC系統(巡航速度30-180km/h以內,并支持時速30公里以下自動跟隨前車軌跡行駛)。雷凌的自動駕駛比較常規,但也能使駕駛員的高速長途駕駛變得格外輕松!

    5、新寶駿RM-5

    新寶駿RM-5搭載的是ADASL2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包括ACC自適應巡航、ICA高速智能領航、BCA彎道巡航輔助、TSW限速標識預警、TSA智能限速輔助、LKA車道保持輔助及LDW車道偏離預警等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從官方介紹來看,新寶駿RM-5的自動駕駛并沒有什么額外的功能,相對普通一些,但是從它價格來看,是目前擁有L2級別自動駕駛價格比較低的一款車型,性價比非常出眾。

    自動駕駛哪家強? 中外品牌主動安全一較高下

    前不久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雖然完美的上天了,但是地上跑的特斯拉卻又出事了,6月1日一輛特斯拉Model 3在開啟自動駕駛的情況下以110公里的時速撞上了一輛大貨車,這種事情在特斯拉的身上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實際上雖然全球各個汽車廠商幾乎都在研究自動駕駛,但到目前為止,我想我仍然該叫它“駕駛輔助”。與一些國際知名的汽車品牌相比,國內的汽車品牌雖然起步晚,但在這種大家都沒什么經驗的科技領域內,反而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所以國產品牌的駕駛輔助技術是可以做到與國際品牌并肩,甚至超越他們的。此前我們找來了長安CS75 Plus、以安全著稱的沃爾沃XC60,以及國內銷量名列前茅的大眾途觀L,對它們的駕駛輔助系統做了詳細的測試直播,結果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所以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除了測試之外,我們還看到了什么。

    我國目前的自動駕駛分級從L0-L5一共分為六級,但大多數車型基本都是在L1-L2級別的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帶有ACC自適應巡航的車型為L1級的自動駕駛,在滿足L1級自動駕駛的條件下可以自動轉向的為L2級的自動駕駛。而實現L2級別的自動駕駛必須配備支持帶有并線輔助的ACC自適應巡航功能、AEB主動緊急制動功能,另外自動泊車系統也可以使出行更為便捷。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沃爾沃XC60、長安CS75 PLUS以及大眾途觀L這三臺車都有哪些優勢所在,在主動安全方面沃爾沃一直以來都有非常不錯的口碑,并且再加上終端的優惠較大,相比其他的豪華品牌來講它有較高的性價比。長安CS75 PLUS今年1-4月份的累計銷量已經達到了68176輛,這樣的數據對于目前低迷的市場來說已經足以證明長安CS75 PLUS的實力,另外,出色的主動安全系統再加上較高的性價比,也使它成為了非常務實的選擇。大眾途觀L一直以來都是一款宜商宜家的產品。

    AEB主動剎車測試,自主品牌技術成熟

    根據海外媒體的報道顯示,車輛配備了AEB主動剎車系統之后,事故發生率將下降43%,若搭配FCW前方碰撞警示功能,事故發生率更是大幅降低64%,由此可以看出搭載了AEB主動剎車系統之后可以有效避免事故發生?,F在主流的AEB主動剎車系統都是通過攝像頭搭配毫米波雷達進行物體感知,使用攝像頭感知物體,用毫米波雷達較好的角分辨率和距離距離,使兩者的優勢進行互補,從而可以大大的降低系統誤判。

    目前,ACC自適應巡航系統已經發展的很成熟了,雖然途觀L沒有配備車道保持,但是在跟車狀態下這三臺車的表現大致相同,所以就在這里過多贅述了,我們直接看比較重要的AEB自動緊急制動。

    AEB自動緊急制動一共分為兩個項目,分別是行人“鬼探頭”測試以及路上固定障礙物的緊急制動兩項,行人“鬼探頭”測試中會將測試車車速提高到30km/h,然后讓車輛“自由發揮”,駕駛員不介入油門、剎車和轉向,以驗證測試車是否具備自動剎停功能。路上固定障礙物的緊急制動測試中會將車速分別提升至30km/h和50km/h,然后讓車輛“自由發揮”,駕駛員不介入油門、剎車和轉向,以驗證測試車是否具備自動剎停功能。

    行人“鬼探頭”測試

    沃爾沃XC60在行人鬼探頭中30km/h的時速下可以成功剎停,但是識別行人后的制動過程比較緊急,還是會有一點恐慌。

    長安CS75 PLUS依舊是在30km/h的條件下成功剎停,但是主動制動的過程會比沃爾沃XC60稍好一些。

    大眾途觀L的行人“鬼探頭”測試同樣在30km/h的條件下進行,但車輛并未啟動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路上固定障礙物的緊急制動

    沃爾沃XC60在30km/h的車速下,會在距離障礙物比較近的時候開始減速,最終完全剎停。將車速提高到50km/h之后,雖然也可以做到緊急制動并完全剎停,但它甚至將ABS調動了出來,還是會讓駕駛員感到有些恐慌,相比長安CS75 PLUS會顯得比較突然。

    長安CS75 PLUS在時速30公里和50公里的情況下,都非常好的完成了路上固定障礙物的緊急制動測試,同時在儀表部分還會發出聲光報警進行提示,更為清晰明了,方便駕駛者及時響應。除此之外,長安CS75 PLUS的主動剎車過程更為輕柔,并不會令駕駛員感到驚慌。

    大眾途觀L在30公里和50公里的時速下依舊不能識別出前方巨大的固定障礙物,而是在撞上以后才開啟制動,所以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自動泊車系統測試,真正做到“解放”手腳的只有國產

    對于自動泊車系統一直以來都有兩方面聲音,老司機們覺得這個功能非常的雞肋,而新手或者女司機卻覺得這個功能很好用。其實隨著城市的發展,尤其是在北上廣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停車位是越來越小,所以有一套可以解放雙手的自動泊車系統,確實可以大大的提升日常出行的便利性。

    由于沃爾沃XC60這臺車全系沒有配備自動泊車功能,即便是我們這次找來的頂配車型也是需要選裝的,所以只好放棄對沃爾沃XC60的自動泊車測試。

    大眾途觀L的自動泊車是早期的自動泊車系統,這套需要駕駛員自己切換擋位以及操控剎車才能實現自動泊車,并且最后還需要通過駕駛員進行細微的調整才能最終完成自動泊車。

    長安CS75 PLUS的自動泊車功能可以完美解放駕駛員的手腳,駕駛員只需要掛上D擋,車輛就會自動打開雙閃提醒后車注意減速,同時還會提示駕駛員松開制動踏板,雙手離開方向盤,也就是說它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完成自動泊車的全部過程,而且最后停好的位置也是非常正。

    總結:經過了本次的測試這三臺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展現了一定的實力,沃爾沃XC60作為大家公認的安全之車,整體的表現確實不錯,行人AEB、靜態AEB以及自適應巡航的表現都是值得表揚的。而長安CS75 PLUS在行人以及靜態AEB測試中也可已完全剎停,并且剎車過程十分柔和,而在360度全景影像測試中還可以提供3D視角,總體來說對于一臺售價十幾萬元的車型已經非常出色了。大眾途觀L在本次的測試中有些差強人意,AEB測試中緊急制動功能并未啟動,并且360全景影像的分別率也比較低。

    綜合來看,如果您有錢任性選擇沃爾沃XC60在主動安全方面肯定是沒毛??;如果您比較務實追求高性價比的話可以選擇長安CS75 PLUS;至于大眾途安L如果您很在乎主動安全系統的話可以考慮考慮別的品牌,如果不是很在乎的話它是一臺既滿足家庭又有著較高保值率的車型。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自動駕駛的汽車有哪些?

    1、長安CS55

    作為此次L3級路試主角,長安汽車對于自動駕駛的研究水準自然毋庸置疑。早在兩年前的智博會上,長安汽車就展示了具備L4級自動駕駛的逸動EV460車型,走在了行業前列。

    其后,長安CS55的推出更讓長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主品牌自動駕駛“一哥”,這款車型集合了低價位、高智能于一身,同時它也是首款搭載L2級自動駕駛系統的自主品牌車型。

    長安CS55所搭載的IACC系統的感知硬件為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與特斯拉相似,目前這套系統已經經歷了2年時間磨礪,安全性能已經很有保障。

    2、吉利繽越

    長安之后,國內另一大廠吉利也開始將L2級自動駕駛系統搭載在自家車型上,首先受益的自然是繽瑞和繽越兩款車型。

    作為面向年輕消費者的兩款車型,它們的造型足夠新潮,顯然L2級自動駕駛是另一大賣點。以繽越為例,它能夠在全速域中實現ACC自適應巡航,AEB-P城市預碰撞安全系統能識別出80cm以上的車輛和行人,再加上其他ADAS系統配合,已然具備L2級自動駕駛實力。

    3、哈弗F7x

    與繽越一樣為年輕消費者而來的哈弗F7x,同樣具備L2級自動駕駛能力。長城汽車在哈弗F7x上集成了包含TJA交通擁堵輔助、ICA智能巡航輔助等多項智能系統,它們能為哈弗F7x提供60-150km/h車道居中或隨車巡航行駛,同時有效預防碰撞。

    哈弗F7x在首都環線高速公路上以L2級自動駕駛編隊行駛了17公里,并獲得了“世界上自動駕駛行駛距離最長的車隊”的世界紀錄證書,足以看出長城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造詣。

    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 vehicles;Self-driving automobile )又稱無人駕駛汽車、電腦駕駛汽車、或輪式移動機器人,是一種通過電腦系統實現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在20世紀已有數十年的歷史,21世紀初呈現出接近實用化的趨勢。

    自動駕駛汽車依靠人工智能、視覺計算、雷達、監控裝置和全球定位系統協同合作,讓電腦可以在沒有任何人類主動的操作下,自動安全地操作機動車輛。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齊迎“高光時刻”

    在肺炎疫情的籠罩下,全國車市一片愁云慘淡,不過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就是自動駕駛。

    今年1月,國內突然爆發大規模的新冠肺炎疫情,為助力抗疫,一輛輛由京東、百度、美團等國內企業研發的無人車被迅速投放到各大醫院及隔離點,用于運送藥物及生活物資,不僅讓自動駕駛大刷了一把存在感,也使得這項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驗證。

    2月底,在國內很多車企和零部件企業都深陷肺炎疫情帶來的業績虧損之際,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Pony.ai(小馬智行)和馭勢科技卻憑借在自動駕駛領域領先的技術實力,逆勢吸金,分別獲得了豐田和博世的投資。

    差不多同一時間,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公布了《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顯示在MPI(Miles?Per?Intervention,每兩次人工干預之間行駛的平均里程數)值排名中,前十名就有5家企業具備中國背景,分別是百度、AutoX、Pony.ai、滴滴、PlusAI,其中百度Apollo?排名更是首次超過Waymo,奪得第一,再顯中國技術公司在自動駕駛賽道上的勢不可擋。

    一直以來,自動駕駛測試車的脫離接管情況被認為是衡量自動駕駛汽車實際性能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測試車輛脫離次數越少,人為干預接管的次數越少,就表明該車的自動駕駛系統越穩定,其所在公司自動駕駛研發水平越高。

    因此從某些程度上來講,此次DMV榜單前十中國技術公司占據半壁江山,也體現了中國在自動駕駛研發方面整體實力的顯著提升,以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擴大。

    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強勢征戰海外

    據此次DMV報告,去年百度在加州依舊只投放了4輛測試車,但總測試里程卻較2018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長,達10.83萬英里,共脫離6次,平均每18,050英里接管一次,與2018年的平均每206英里接管一次相比,進步明顯。

    圖片來源:百度Apollo

    與第二名谷歌相比,2019年百度每兩次人工干預之間行駛的平均里程數比Waymo長4,831公里,百度也因此成功趕超Waymo,奪得魁首。而在2018年的DMV榜單中,百度僅排在第7位,被Waymo遠遠甩在大后方。

    但不可否認的是,Waymo在測試里程上依舊是遙遙領先其他企業的。去年Waymo在加州共投放148輛測試車,完成了145萬英里的測試,約占所有車輛總測試里程的一半——2019年加州各家自動駕駛公司共完成了?288?萬英里的自動駕駛測試,是Cruise的1.7倍,是百度的13倍。到今年1月,Waymo自動駕駛汽車的總行駛里程已經超過了2000萬英里。

    AutoX在只有8輛測試車的情況下,去年在加州共完成了3.2萬英里測試,脫離3次,平均每10,684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四,提升也十分顯著。而在2018年,AutoX在加州投放了7輛測試車,僅測試了22,710英里,平均下來不到200英里就得接管一次。

    圖片來源:AutoX

    目前,AutoX已經準備在加州部署下一階段的測試——完全無人駕駛測試。2019年12月,AutoX被曝已經在加州申請了無人駕駛測試許可,一旦獲得許可,今后AutoX將能夠在加州部署沒有配備安全員的無人駕駛測試車。此前,Waymo是加州唯一一家取得了完全無人駕駛汽車測試資格的公司。

    Pony.ai憑借22輛測試車,去年在加州測試了17,48萬英里,脫離27次,平均每6,475英里接管一次,在MPI值排行里位居第五。2018年,Pony.ai在僅有6輛測試車的情況下,在加州測試了16,356英里,總共脫離了16次,平均每1,022英里接管一次,也可謂進步神速。

    圖片來源:Pony.ai

    正是出于對其技術實力的肯定,早在2019年6月,Pony.ai就獲得了由加州頒發的自動駕駛運營牌照,獲準向公共乘客提供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即RoboTaxi服務,Pony.ai也因此成為首家在加州獲得該牌照的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2019年11月,Pony.ai通過與現代汽車合作,正式在加州推出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Robotaxi常態化服務,有需求的用戶可憑借BotRide的同名版App,用手機叫到自動駕駛的現代Kona電動SUV,并根據App的指引,到達最近的上車點。最近,Pony.ai又通過與弗里蒙特市合作,進一步擴大了在加州的機器人出租車服務范圍。今后,弗里蒙特市市民在有出行需求時可以呼叫Pony.ai的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車會在弗里蒙特市繁忙的Amtrak/ACE火車站至市政廳以及市發展服務中心之間的路線上行駛。

    滴滴2019年在加州共投放了12輛測試車,跑了19,279英里,脫離8次,平均1,534英里接管一次。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滴滴自2018年5月獲得加州自動駕駛測試資格后,首次提交加州路測報告,便一舉挺進前十,奪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績,實力可見一斑。

    事實上,早在2017年3月滴滴在加州山景城設立首家海外AI實驗室時,就曾表示滴滴出行對于自動駕駛汽車充滿興趣,2018年初滴滴被曝已在中美兩地開展了自動駕駛相關的測試。由此可見,雖然在自動駕駛領域滴滴鮮有消息,但其實一直在默默地布局。

    PlusAI?去年憑借2輛測試車,在加州測試了1,880英里,脫離兩次,平均每940英里接管一次,排名第九。而在2018年,PlusAI在只有2輛車的情況下,在加州測試了10,816英里,共接管199次,平均每54英里就得接管一次,進步也十分明顯。

    圖片來源:PlusAI

    去年12月,智加科技的L4級自動駕駛卡車在不到3天的時間里,穿越2800英里(4500km),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為世界知名乳業巨頭藍多湖?(LandO?Lakes?)提供了首次自動駕駛貨運服務。據悉,這是首次L4級自動駕駛卡車牽引滿載生鮮貨物的冷藏車廂橫穿美國的商業試運營,這一成功可謂是對PlusAI安全處理各種天氣和道路狀況的自動駕駛能力的有力驗證。

    不僅如此,PlusAI?還在包括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等在內的17個州進行了無人重卡安全測試,在其中部分州,PlusAI是首家進行測試的無人重卡科技公司,并在國內先后拿下了全國首張營運貨車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和首張無人重卡跨省區域測試牌照。

    基于已有成績,2020年CES?上PlusAI表示在今年年底前其無人測試規模將覆蓋全美所有準許的大陸州,在測試項目中,其將嘗試使用全新的測試設備及路線試運行,不斷提升其自動駕駛系統處理復雜駕駛場景的能力。

    自動駕駛或讓中國“扳回一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汽車產業在國際上一直處于跟隨狀態,即使到現在,依舊沒有摘下“大而不強”的帽子。自動駕駛的出現,給了國內企業一個和跨國公司同臺競技的機會。過去幾年,國外雖出現了Waymo、Cruise、Nuro、通用、豐田、日產等一大批優秀的自動駕駛玩家,國內亦有百度、滴滴、Pony.ai、AutoX、馭勢科技、華為、京東、長安汽車等在積極開展相關的研發,并且進展顯著。

    或許與Waymo相比,中國無人駕駛公司們起跑還是慢了半拍,但中國企業近幾年的努力追趕,正在逐步縮小這種差距。例如百度,去年除在加州表現出色,其在國內的發展也是風生水起。特別是2019年下半年,百度不僅先后拿下了北京市首批T4級別路測牌照和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還陸續與長沙、滄州、陽泉、銀川等地就開展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的示范應用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圖片來源:百度

    其中,2019年9月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隊Robotaxi正式在長沙面向公眾試運營,踏出市場化第一步。11月初百度又在滄州推出國內第二個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項目,進一步拉近了普通市民與自動駕駛汽車之間的距離,使得這項技術真正從內部研發開始走入市場。12月,百度Apollo通過在北京、武漢、滄州和長春等23個城市同步開展測試,僅一個月測試里程累計就超過了300萬公里,為百度進行自動駕駛相關技術的研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9全年,百度Apollo憑借52輛測試車僅在北京市就完成了75.4萬公里的測試,百度也因此成為2019年北京市所有測試企業中投入測試車數量最多、測試里程最長的企業。

    正是基于前期的這些探索,在今年初爆發的肺炎疫情中,百度才得以攜新石器、金龍客車、智行者、青島悟牛、中科慧眼等多家合作伙伴,迅速投身到抗疫前線,用無人車開展生活物資、藥物等的配送,使這項技術真正應用于實踐,造福于人類。

    圖片來源:百度Apollo

    AutoX除了在加州的測試,今年也計劃在國內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測試。在2020?CES上,AutoX與FCA達成合作,雙方今年將基于FCA旗下的Pacifica大捷龍打造一款無人車PacificaX(捷龍星),并在深圳、上海等地實現規?;斗?,其中在上海,AutoX計劃推出100臺無人駕駛出租車用于試運營。而更長遠來看,AutoX還將聯手FCA在整個亞洲市場布局自動駕駛汽車。

    另據了解,今年年底AutoX還將在歐洲大規模部署首批RoboTaxi。2019年7月,AutoX與瑞典電動汽車制造商國能(NEVS)達成獨家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把AutoX的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集成至國能下一代汽車架構中,從而在2020年將雙方合作研發的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投放到歐洲的公共道路上。

    滴滴在2019年對于自動駕駛也有了更明確的規劃。2019年8月,滴滴宣布正式將旗下自動駕駛部門升級為獨立公司,?用于開展自動駕駛研發、產品應用及相關業務拓展。之后剛過一個月滴滴就獲得了由上海市頒發的首批載人示范應用牌照,另外兩家獲牌企業分別是上汽和寶馬。

    按照規劃,滴滴將于今年年初在上海落地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在特定公開道路上投入30輛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屆時滴滴的乘車界面會新增一個“自動駕駛”選項,與現有的“快車”“專車”“出租車”等乘車選項并列,如果乘客選定的乘車起點和終點在特定區域內,滴滴會派出自動駕駛車輛接單。不過,或許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目前滴滴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仍未上線。

    可以說,無論是無人車抗疫,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獲車界巨頭加持,還是DMV自動駕駛報告中的亮眼成績,都表明當前國內企業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全球影響力正處于快速提升階段?;蛟S目前,國內在自動駕駛的大規模商業化方面還面臨供應鏈不成熟、政策法規不完善等多重難題,但從細分市場來看,高級自動駕駛技術在封閉場景的落地還是指日可待的。

    圖片來源:馭勢科技

    剛剛獲得零部件巨頭博世投資的馭勢科技就證明這一點。在經歷了兩年多的研發測試和試運營后,已經于2019年12月30日在香港國際機場內啟用了無人物流車為旅客提供行李運輸服務,這是全球首個在機場實際操作環境下運行的無人駕駛常態化運營項目,亦是首個無人貨運商業化服務。未來,隨著更多類似的項目逐漸落地,國內無人駕駛有望迎來真正的春天!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關于自動駕駛前十和自動駕駛十字路口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掃碼二維碼